文学有声小说《穆斯林的葬礼》

《穆斯林的葬礼》是中国当代作家霍达创作的长篇小说,首次出版于1988年,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。小说以北京一个穆斯林玉器世家——梁家三代人的命运为主线,跨越六十年时光(19191979),通过独特的双线叙事结构,展现了宗教信仰、传统文化与时代洪流的激烈碰撞,被誉为“中国穆斯林家族的史诗”。
核心情节与双线结构
小说采用“玉”与“月”两条交织的时间线:
“玉”线(民国抗战):
讲述第一代玉匠梁亦清为守护传统玉雕工艺呕血身亡,其徒弟韩子奇为复兴“奇珍斋”忍辱负重,却在战乱中携玉逃亡英国,与妻妹梁冰玉产生感情并生下女儿韩新月,归国后因伦理谴责陷入终身痛苦。

聚焦韩新月与青年教师楚雁潮的凄美爱情。新月因身世之谜和心脏病早逝,楚雁潮在葬礼上以非穆斯林身份冲破禁忌为她试坑(穆斯林葬礼仪式),成为全书情感高潮。
主题思想
1. 信仰与世俗的冲突
穆斯林对真主的虔诚 vs 人对爱情、理想的追求(如韩子奇对玉的痴迷、新月与楚雁潮的跨信仰之恋)。
葬礼仪式上的矛盾:楚雁潮作为汉人参与穆斯林葬礼,挑战宗教规约,凸显人性与教义的张力。
2. 文化传承的困境
玉器世家“奇珍斋”的兴衰象征传统文化在战乱、政治运动中的脆弱性。
3. 时代悲剧下的个体
抗战、文革等历史事件如何撕裂家庭(如韩子奇藏玉被毁、新月因“出身问题”被大学歧视)。
霍达通过穆斯林家族的遭遇,映射整个中华民族的苦难。
艺术特色
双线交响:过去(玉)与现在(月)两条时间线最终在葬礼上汇合,形成震撼的悲剧效果。
意象运用:
玉:象征纯洁、坚守,也隐喻脆弱(“宁为玉碎”)。
月:代表美好而短暂的生命(新月之名暗示残缺与早逝)。
民族叙事:细致描写穆斯林生活习俗(如礼拜、葬礼仪轨),填补了汉族主流文学的空白。
经典语录
“人生从来没有蓝图,度过了人生,才完成了人生。”
“爱,不是猎取和占有对方,而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。”
“真理从来不怕辩论,怕的是以势压人。”

格式:mp3
集数:99
存储:百度网盘

付积分立即获取资源!
下载价格20 积分
请注意:需保存到您的百度网盘!
如果有账号注册/登录/充值/链接失效等问题,不用担心。联系QQ: 135 28 020,在一天内绝对会帮您处理好!
0

评论0

请先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